A

反洗钱专栏

反洗钱专栏

首页 > 投教园地 > 合规专栏 > 反洗钱专栏

虚假宣传诱导贷款骗局案例【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时间:2025-09-19 15:43:45 浏览次数:519 来源:神华期货 编辑:admin

案例 低息背后藏“猫腻”

金先生想贷款开店,看到某平台广告宣传“无抵押、低利率、秒到账”,便点击链接申请。很快,一位自称“信贷经理”的人联系他,声称“我们有内部渠道,能帮您拿到银行3%的超低利息”,但要先收取一笔3000元的“担保费”和2000元的“权益费”来“激活额度”。金先生信以为真便交了钱,等最终拿到贷款合同才发现,合同写明的放款方并非银行,而是一家陌生的小贷公司,而所谓“年化利率3%”的超低利率更是虚假宣传。之前交的“担保费”“权益费”其实就是变相的“砍头息”,极大地拉高了他的实际融资成本。

 

风险提示:

这则案例暗藏三个陷阱,一是混淆概念——非法中介常冒充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等官方机构,用“内部渠道”“独家优惠”等话术骗取信任。二是隐瞒费率——他们往往只宣传日利率或月利率,刻意隐瞒实际产生的年化利率并以“管理费”“服务费”等名目拆分利息,掩盖真实成本。三是预收费陷阱——任何在贷款资金到账前要求支付费用的行为,极有可能是诈骗。

 

正确做法:

认准官方渠道——申请贷款请直接通过银行官方APP、线下网点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的官方平台。看清年化利率——务必关注合同上明确标注的年化利率,并计算总的还款金额,判断自身承受能力。拒绝提前付费——坚决拒绝任何贷前收费要求。


首页    |     网上营业厅    |    神华研究院    |    投教园地    |    走进神华    |    
粤ICP备12076861号-2 Powered by 神华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