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张某因疏忽发生贷款逾期,找银行咨询、沟通,寻求删除不良记录未果后,在网上找到一家所谓“征信修复”的机构,并按要求将1万元定金、一张自己实名办理的手机电话卡和一张银行卡交给这家机构,约定事成之后再付2万元。一个月后,该机构告诉张某征信逾期已修复成功,要求张某付清全部余款。张某随即将事先承诺的余款转给该机构。当张某查询信用报告后,发现有关信息根本没有修复,于是再次联系该机构讨要说法,才发现对方已“失踪”。无奈之下,张某只能选择报警寻求帮助。
案例二
宋某注意到李某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征信修复成功案例,遂与对方取得联系,准备学习“征信修复”技术。
李某向宋某表示,90%的个人信用报告逾期都能修复成功,只要交10万块钱的加盟费,即可开办业务。此外,宋某只需负责招揽业务,客户的逾期信用报告修复统一由总部负责,并且每修复成功一笔,宋某可获得40%的提成。宋某信以为真,当即交完加盟费,可宋某随后将几个客户的逾期信用报告交与李某修复时,发现根本无法修复,所谓的加盟费也打了水漂。
案例三
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白领,几个月前因为忘记还信用卡而产生了不良征信记录。正在王小姐为此事发愁的时候,某天晚上她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某“征信修复”公司的客服人员,可以帮助她“修复”不良征信记录。王小姐信以为真,在客服的指示下向对方转账并提交身份证等证明材料。几天以后王小姐再次查询时,却发现不但信用记录没有更改,自己还莫名在多家网贷公司新增了好几笔贷款记录。意识到被骗之后,王小姐已无法联系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