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权益周转率是公司销售收入与股东权益平均余额的比率,可用于分析上市公司运用所有者的资产的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在上式中,股东权益平均余额可采用年初年末的平均数衡量。
股东权益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运用自有资金的效率。一般来说,股东权益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自有资金的利用效率越高,因而经营效率越高。
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可通过以下指标或事项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1)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研发投入的构成项目、费用化及资本化的金额及比重;
(2)研发成果:专利及著作权的数量,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3)在研项目:在研产品或项目的进展或阶段性成果,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应用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
(4)研发人员:研发人员的数量、占比以及学历构成,核心技术团队的背景,包括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头衔称号等;
(5)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是否获得国家主管部门认定或者行业资质认证,是否获得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相关奖项或荣誉称号,是否承担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投资者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分析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另外,可结合公司所属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状况,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评价公司研发能力是否突出,核心技术是否具有竞争力。
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
(1)毛利率,又称销售毛利率。毛利是指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它是公司经营获利的基础,公司要经营盈利,首先要获得足够的毛利。将毛利与销售收入进行对比,就是毛利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2)销售净利率。这是衡量上市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利润情况或收益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3)投资报酬率,又称总资产收益率。这是一个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上市公司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一般来说,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4)净资产收益率。这项指标衡量的是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获取净收益的状况。股东们通常都会关心公司的经营利润水平,但他们更关心的是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净资产收益率。一般说来,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尚有多少可用于支付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公司盈利。销售毛利率是公司销售净利率的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因而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销售毛利率反映了公司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有关问题,增加销售收入或降低销售成本都可以提高毛利率,因此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分析毛利率增减变动的原因;另外,也可将该指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对强弱程度。
期间费用率是期间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营业收入
在上式中,期间费用是指上市公司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是几类费用的合称,通常情况下,它包括了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及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率是反映上市公司对费用管控能力的指标。期间费用率越低,说明期间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越好,公司对费用管控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公司盈利;反之,期间费用率越高,说明公司对费用管控能力越弱,越不利于公司盈利。
在进行期间费用率分析时,可以采用纵向对比方式分析公司期间费用率发展变化趋势,也可以将公司的指标数值与其他公司指标数值或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公司费用管控及盈利能力的高低。
为了进行更详尽的分析,投资者也可以将期间费用率拆解到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等比率,并采用纵向与历史比较,横向与同行比较的方法,对公司的期间费用率水平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销售净利率是指公司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在上式中,销售收入是指扣除销售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销售净利率与公司净利润同向变化,公司在提高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增加净利润,才能提高销售净利率,实现更高的盈利水平。
销售净利率反映公司销售收入的盈利水平。销售净利率提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提高;销售净利率降低,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下降,投资者可以进一步分析下降原因是营业成本上升还是公司降价销售、是期间费用过多还是投资收益减少等,以便更好地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判断。
在进行销售净利率分析时,投资者可以将连续几年的指标数值进行纵向分析,从而分析公司获利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同样也可将公司的指标数值与其他公司指标数值或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综合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
投资报酬率,又称总资产收益率,是公司净利润与公司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投资报酬率是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上市公司利用债权人和股东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高低的重要指标。投资报酬率越高,说明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整个公司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反之,投资报酬率越低,说明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整个公司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差。
在实际评价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时,首先应将该公司连续几年的投资报酬率水平进行纵向比较,以观察公司投资报酬率的变动趋势;还应将该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水平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水平、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也可以对投资报酬率进行因素分析,对特定公司的获利能力作出准确评价。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经营管理业绩的最终反映。从上市公司本身运作来看,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公司净资产(股东权益)运用得越好,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
投资者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评估公司经营情况,但必须注意的是,要同时分析公司的负债率,如若公司负债率很高,则即使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也有面临债务危机的风险。
我国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司披露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其中,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说明公司利用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的大小的动态指标,强调经营期间公司净资产赚取利润的结果,可以更科学地反映报告期内净资产变动对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影响,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作出正确判断,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P/(E0 + NP÷2 + Ei×Mi÷M0 -Ej×Mj÷M0±Ek×Mk÷M0)
其中:P分别对应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N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E0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Ek为因其他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净资产增减变动;Mk为发生其他净资产增减变动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强调年末状况,是一个说明单位期末净资产对净利润贡献的静态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未来股票价值的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P/E
其中,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E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期末净资产。公司编制和披露合并报表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不包括少数股东损益金额;“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后的合并净利润为基础,扣除母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应考虑所得税影响)、各子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应考虑所得税影响)中母公司普通股股东所占份额;“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期末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金额。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净利润或需承担的净亏损。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数
对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是一个综合性的盈利概念,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人们一般将每股收益视为公司能否成功地达到其利润目标的计量标志,也可以将其看成一家公司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来源的标志。
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因而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被广泛地加以引用。每股收益越高,公司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来源越充足,资产增值能力越强。
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投资者应注意公司是否利用回购库存股的方式,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使每股收益简单增加。另外,如果公司将盈利用于派发股票股利或发行股票,就会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增加,这样将会大量稀释每股收益。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要求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个指标,以更科学地反映报告期内股份变动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其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公司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考虑所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
每股股利是公司现金股利总额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股利越小,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弱。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每股股利发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大小影响以外,还取决于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如果公司为了增强发展后劲而增加留存,则当前的每股股利必然会减少;反之,则当前的每股股利就会增加。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普通股所能获得的税后净利润,但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往往不会全部用于分派股利。每股股利通常低于每股收益,其中一部分作为留存利润用于公司自我积累和发展。但有些年份,每股股利也有可能高于每股收益。比如在有些年份,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税后利润不足支付股利,或经营亏损无利润可分。按照规定,为保持投资者对公司及其股票的信心,公司仍可用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支付股利,或在弥补亏损以后支付。这时每股收益为负值,但每股股利却为正值。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股利支付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额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比。借助于该指标,投资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政策。
(1)市盈率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一般而言,市盈率越低越好。市盈率越低,表示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反之,则投资价值越低。然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市盈率越高,意味着公司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也即投资者对该股票的评价越高,反之,投资者对该股票评价越低。
影响公司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第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成长性。如果上市公司预期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说明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虽然目前市盈率较高,也值得投资者进行投资,因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会随着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不断下降。第二,投资者所获报酬率的稳定性。如果上市公司经营效益良好且相对稳定,则投资者获取的收益也较高且稳定,投资者就愿意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则该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就会由于众多投资者的普通看好而相应提高。第三,市盈率也受到利率水平变动的影响。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市盈率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所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直是广大股票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的重要决策指标。
(2)市净率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一般而言,公司股票的市价高于账面价净资产时,其资产质量较好,公司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反之,则资产质量较差。投资者可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指标数值对公司股票投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3)市销率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主营业务收入
对于尚未盈利或净资产为负的公司,使用市盈率和市净率无法对公司的价值做出判断,此时市销率是判断公司股票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此类公司股票在未来的价值。
每股净资产,又称每股账面价值,是指公司净资产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该项指标显示了发行在外的每一普通股股份所能分配的公司账面净资产的价值。这里所说的账面净资产是指公司账面上的公司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股东权益总额。每股净资产指标反映了在会计期末每一股份在公司账面上到底值多少钱,它与股票面值、发行价值、市场价值乃至清算价值等往往有较大差距。
利用该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对比,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如在公司性质相同、股票市价相近的条件下,某一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越高,则公司发展潜力与其股票的投资价值越大,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越小。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市场投机气氛较浓的情况下,每股净资产指标往往不太受重视。投资者,特别是短线投资者注重股票市价的变动,有的公司的股票市价低于其账面价值,投资者会认为这个公司没有前景,从而失去对该公司股票的兴趣;如果市价高于其账面价值,而且差距较大,投资者会认为公司前景良好,有潜力,因而甘愿承担较大的风险而购进该公司股票。
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财务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分析体系和方法: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该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经理创造出来的,所以也称为杜邦系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基础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所有财务比率中综合性最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式中,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因此,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1-资产负债率)。
从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出,决定净资产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对净资产收益率有很大作用,销售净利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也越高。影响销售净利率的因素是销售额和销售成本。销售额高而销售成本低,则销售净利率高;销售额高而销售成本高,则销售净利率低。
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指标。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明影响公司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资产负债率低,权益乘数就小,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
杜邦分析方法的作用,主要是解释各项主要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动原因和揭示各项财务比率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
(2)沃尔的比重评分法。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把若干个财务比率同线性关系结合起来,用以评价公司的信用水平。沃尔选择了七种财务比率,并分别给定了在总评价中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得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
从理论上说,沃尔的比重评分法并未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七个指标以及每个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从技术上来说,沃尔的比重评分法有一个问题,即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是由于相对比率与比重相乘引起的。沃尔的比重评分法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对不同时期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多期比较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定基百分比趋势分析。
(1)多期比较分析法。这是指对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研究,分析报表中各项目的变化及原因,从中看出公司财务状况变化趋势。在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多期比较时,可以进行差额比较,也可以进行百分率比较。
(2)结构百分比分析法。这是把常规的财务报表换算并编制成结构百分比报表,然后将不同年度的报表逐项比较,查明某一特定项目在不同年度间百分比差额的分析法。
(3)定基百分比趋势分析法。首先要选取一个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然后把其他各年度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与基期数值相比,并用指数表示,由此编制出定基百分比的财务报表。使用此法,可分析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变化趋势。